服务热线: 010 8234 9932
 
 
 
最新动态 Products
Products 产品详情
产品名称:

为了躲避人类,越来越多的哺乳动物变成夜行生物了

发布时间: 2018-06-20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狩猎和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表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它们才不太可能碰到人类。这种转变的后果尚不清楚,但科学家怀疑,这可能会威胁到一些动物种群的生存。

研究人员分析了 76 项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后者对 62 种哺乳动物的活动进行了监测,其中包括一些在 6 个大陆主要于夜间活动的哺乳动物。研究人员比较了每个物种在不同时期或者在人类活动频繁地区的夜间活动,例如狩猎季节或充斥着交通道路的区域。这些动物的夜间活动通常是在一段时间内,或者在人类活动干扰较低的地区。

6 月 14 日 发表 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平均大多数哺乳动物在夜间活动的活跃程度要高出 20%,以应对更高水平的人类活动干扰。分析发现,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后,这些野生哺乳动物的夜行性平均增强到先前的 1.36 倍。

分析结果表明,这一结论适用于该研究涉及的所有体重在 1 公斤以上的野生哺乳动物,包括老虎、土狼、野猪、羚羊和鹿等。不论这些动物生活在哪个大洲、栖息地类型如何、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它们的夜行性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像土狼这样的动物——通常在白天和晚上均匀地分配它们的活动时间——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克鲁斯山附近徒步旅行区的活动几乎有 70% 是在晚上进行的。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野生生物生态学家 Kaitlyn Gaynor 说,有些情况则更极端。例如,在津巴布韦的万基国家公园(一个自然保护区和狩猎公园)里,之前主要在白天进行活动的黑貂羚羊,如今大约一半的活动都在夜间进行。

德国法兰克福市 Senckenberg 生物多样性和气候研究中心研究广泛生态模式的 Marlee Tucker 指出,尽管之前有孤立的研究观察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但这是第一次用大规模的调查量化了哺乳动物如何及时改变它们的活动模式。她补充说,下一步是了解这种转变对动物繁殖和觅食的影响结果。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环境保护科学家 Chris Darimont 说,这一发现证实了之前的假设,即动物倾向于避开人类,可能是因为它们认为这是一种威胁。但他补充说,这项研究也产生了一些令人惊讶的结果。其中之一是,对哺乳动物来说,包括徒步旅行和农业活动在内的非致命行为,会引起像狩猎等致命行为一样的反应。“不管我们是在公园里野餐还是砍树,我们周围的野生动物都把我们当成其生存面临的风险。”Darimont 说。

研究显示,不仅狩猎、农业生产、道路和住宅建设会把动物驱赶到黑夜中,爬山和山间骑行等貌似没有直接威胁的活动,也会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产生干扰。

荷兰奈梅亨市拉德保德大学环境保护生物学家 Ana Benitez-Lopez 表示,虽然更活跃的夜间活动可能有助于哺乳动物减少与人类的致命接触,但也可能产生有害影响。她说,许多食肉动物都是通过视觉捕猎的,所以它们在白天最容易获得成功,因为它们能看得很清楚。

如果动物不得不把它们的活动转移到夜间,则其成功的几率将大为降低。Benitez-Lopez 说,当物种不能正常进食或交配时,它们的长期健康就会面临不利影响。

研究人员说,动物习性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适应,夜行性增强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生活习性与环境不适应、正常觅食行为受到干扰、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增加、生存竞争激烈等。

Gaynor 指出,由于更多夜间活动生活方式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人们可能会将某些娱乐活动限制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类似的策略已经限制了一年中某些时段的活动,例如,纽约州阿迪朗达克山脉的一些攀岩路线在游隼的繁殖季节便被关闭了。Gaynor 强调,重要的是人们要记住自己的活动是如何影响动物行为的。“虽然我们每天都没有看到野生动物,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不在那里。”

原文检索:

The influence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wildlife nocturnality


Copyright ©2005 - 2015 北京优健萌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清河西三旗环岛东南中桢科技大厦二层201室
电话:+86 010 823 499 32  传真:+86 010 823 492 58
传真:+86 0755-2788 8009
邮编:330520